"香魂一缕随风散,愁绪三更入梦遥"是感叹谁的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21 01:30:40
55555没读过<<红>>

林黛玉

以前也曾读过几次红楼,但都是粗略的翻阅,从来没有仔细的读过,无聊的夜里,再次翻开书卷,读到曾经颇为熟悉的宝玉在雪地里拜别父亲贾政的那一段,才发现这一段文字在记忆中也有些淡然甚至遗忘了:
那天乍寒下雪,泊在一个清静去处,贾政打发众人上岸投帖,辞谢朋友……只听得他们三人口中不知是哪个作歌曰:
“我所居兮,青梗之峰;我所游兮,鸿蒙太空,谁与我逝兮,吾谁与从?渺渺茫茫兮,归彼大荒!”
觉得这是红楼梦里极美的一段文字,或许只有“香魂一缕随风散,愁绪三更入梦遥”那段黛玉之死才可以与之媲美。外面的夜极静,喜欢在这样寂静的夜里读这样美丽的文字,仿佛人真的会在灯下变得痴了。
那宝玉本是女娲在无稽崖补天时剩下的一块灵石,被丢在青梗峰下,后转世为人便成了宝玉。本就有常人所没有的灵性,在历数了俗世的繁华与喧嚣后,他的灵性终与其溶为一体,毅然斩断了红尘中所有的美丽与繁华,走向了遥远而不可知的另一个大境界中去。此前也曾听说过许多出家人的故事,却从没有这般美丽的。他们多数都是经历了大的挫折与打击而看透了红尘,于是便断了三千烦恼丝,进了佛门,终日青灯古佛为伴。而我不敢想像的是如宝玉这样的富家子弟,披着一领大红猩猩毡的斗篷,在雪地里拜别了父亲,了却了尘缘,飘然而逝的那一刻该是如何别致的一种风景!这样的画面大概只是出现在想像中,人间是看不到这样美丽的场面的。
出家人讲究“六根清净”,而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出家人都是“六根清净”的,佛经中文殊曾说过“是故当知,一切烦恼,为如来种。譬如不下巨海,不能得无价宝珠,如是不入烦恼大海,则不能得一切智宝。”可是现实中我不得知道有几人能“下巨海、入烦恼大海”,有几人能得“一切智宝”。又有几人能真正的看破红尘,做到真正的“六根清净”!“如来者,无所从来,亦无所去,故名如来。”这样的境界,我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一下,而我无法去真正领悟其中的“佛意”。我是不大读佛经的,因为看过之后没有生命中真实的体验,只是在一种很空荡的境界中去追寻、探索,但终不得其解,也就无法运用到生活中来。因此我至今还是一凡夫俗子而已,无法体会到佛家的那种“大境界”。但我终于还是被宝玉别去的情景而感动,而痴迷。只因宝玉本就无根,六根自然清浄!那么其他的出家人呢?我不知道离开了俗世中的人群,他们是否真的能完成“